走遍浠水(一)
故乡读书会,关注故乡,关注心灵。
◆ ◆ ◆
楚尾寻幽
走遍浠水
——聚落地名采风手记(一)
@杨 毅
2022 年5月16日,星期一
散花民政办主任胡海春电话说,县民政局要编书,希望我帮镇里组织一下材料,我一看,原来是编写《湖北聚落地名大典· 浠水分卷》,这事我一个月前就知道了。
市民政局地名科科长给我打了两次电话,关切地询问我身体状况,如果身体状况好,希望我去市里上班办公,编写《黄冈聚落地名大典》,并且把相关的编写培训资料发给我了。我婉拒了。县民政局基层政权股杨股长解释说:
编写《聚落地名大典》是省、市立项的重大文化工程,重点挖掘聚落的历史文化,为乡村建设做前期最基础性的工作。退休了,有大把的时间,对地名文化研究是“猫吃鱼肠 ——苦爱”,就在附近转一转,顺便调查一下当地的地名文化。
5月17日,星期二
上午,散花镇召开湖北聚落地名普查培训会,我主讲解相关的调查以及采写要求。下午,沈墩村会计来电话,说他们村有一个古墓,希望我去看看。古墓是清朝乾隆年间的,墓碑“清故里儒张凤翔千伨氏墓”,村会计说,县文物局的来看过,没有下文。我看三块墓碑刻着密密麻麻的正楷小字,书记花钱请人把碑文全部抄录下来,想从碑文中破译出墓的主人是谁。抄录稿错字较多,无法读懂。
我只好打电话黄石文联刘主席,后又发微信文友阎专员,向他们求教,他们叫我把墓碑拍照下来发给他们。从墓碑中“俚儒”二字,可以初步判断墓主人是一个没有取得功名的乡间知识分子。他们说,有机会过来看看,仔细研究全部碑文。
5月18日,星期三
胡主任开会,局里任务重,时间紧,上午我独自到散花村、车站村采风。
车站村江书记非常重视,现场办公,初稿基本完成,散花村则胡乱应付差事。
下午,我再次到散花村村部准备核实进行修改,会计说普查表是书记填的,过了一会儿,年青的书记来了,他说,普查表已经交了,散花村的不搞了。书记发话了,一个村干部很不友好地把我赶了出来,还好,素质高,没有动手往外推。我明白“狗眼看人低”的意思了。晚上,对车站村的初稿进行第一次修改。我电话胡海春,我要“贩桃子”。海春说,村干部素质差的是极少数,以后我开车送你去。
5月19日,星期四
散花民政办主任胡海春开车,去柏杨村、花园岗村、福主村、天井湖村采风,考察了万年台、古石拱桥、现代农业生态园,收获满满。
福主街是一个百年老街,是长江北岸的重要码头,通商远到江西。清代称“福主庙市”,万年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福主庙会是浠水古代四大庙会之首。柏杨村海归博士潘新星回乡创业,提出“智慧农业”的概念并付之实践。花园岗的潘家兄弟两进士,先后任广东韶州知府,政声显赫,诗词书法均有造诣,他们的祖父捐资建了一座单拱石桥,至今还在,为浠水县文物保护单位。天井湖村菱角产业极具特色。
下午,返回继续到沈敦村采风,考察了古墓,考察了沈墩村民俗记忆馆。在有人叫嚷 “要历史没历史,要文化没文化”的散花洲,在沈墩村就像是在沙漠上的一块绿洲,沈墩村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我,我仿佛呼吸到了文化的新鲜气息,沈墩村沈书记的文化情怀,我十分敬佩。晚上,和黄冈市地名文化专家交流了车站村的初稿,专家们充分肯定了车站村的初稿的写法,略加修改,可作为全市的写作模版。我只好进行第二次修改。
5月20日,星期五
散花民政办主任胡海春开车,先到禹山村采风,强调禹山村殷家嘴是重要的聚落地名。殷家嘴是侵华日军制造散花版“南京大屠杀”的发生地,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撰稿人写的是别的塆,把“殷家嘴惨案”详细抄录,张冠李戴,我要求要重写殷家嘴,撰稿人很不乐意,张书记到了场,才接受我的建议。后去县民政局邀请《湖北聚落地名大典 浠水分卷》主笔卢老师,一起到天然寺村、董河村、涂墩村继续采风。
天然寺村村部驻地蔡家山塆,解放初几年,一度为天然公社驻地,附近泰春山上的三祖天然禅寺是一处古迹,抗战时期,是张体学带领新四军打游击的活动区。董河村特色产业是茶叶。有个茶叶合作社,生产的茶叶是省、市的品牌。这两个村材料多,我嘱咐他们,不要拿着别人写的材料胡乱抄几千字应付差事。交代了工作,我们越界“闪”到丁司垱的孟家冲和蕲春的郑岗村,探访一下张体学曾经生活过的地方。下午回镇里,修改了几个村上交的初稿。
5 月21日,星期六
我和胡海春继续到涂墩村采风,这里是黄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,以涂墩为中心陆续新建的一个聚落区。该聚落区以迎宾大道与散花中心大道相交,呈T形状,多家房企入驻,涉及到李渡、钱铺两个村。
昨天电话里简单和村书记胡改平交流了一下,“散花”二字就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品牌,再说散花政府由散花老街的散花村迁到沈墩村,现在从沈墩村迁到滨江新区的叶家桥村,政治中心北移,事业单位迁移,陆续有文化、教育单位兴建,这里是沪蓉高速、大广高速的入口,交通发达,肯定是发展前景好的聚落区,从涂墩到叶家桥这一片,将来一定是散花的政治、文化、教育、经济中心。
因为“散花桥头”这个聚落地名只是一个点,范围太小。胡书记说次日面谈。今天,我和海春一到村里,其他村干部问我,要不要收钱?收多少钱?胡书记忙于督促拆除违章建筑,好不容易挤出时间会见我们。他所担心的是,“散花桥头”叫了几十年,一下子改为“散花新街”,人们能否接受?再说“散花桥头”里没有出现涂墩,村民能否接受?原来一说“散花桥头”别人就知道是涂墩,现在改成“散花新街”,涂墩也丢了,别人也不知啥地方。我说,我这是我的看法和建议。本月25日上报县民政局,这几天你们考虑吧。
5月22日,星期日
继续和黄冈市地名专家交流。最终经过层层筛选,进入《湖北聚落地名大典》每个条目只能是300字,进入《黄冈聚落地名大典》最多500字。我觉得,字数少,信息量大,初稿不宜压缩太紧,需要800字,同时提交普查表,防止重要信息遗漏。我们还讨论了聚落地名条目的写法,单纯的自然塆(聚落)很好写,但是以塆带村该怎么写,新建的大集镇(新聚落)又该怎么写,边采风边探索。
5月23日,星期一
刚起床,就接到文友阎专员电话,邀我去丁司垱镇去采风,说那里有一个古墓群,县文旅局王书记组织的。他说,市文旅局和市文联联合编一本书《黄冈宝典》,把黄冈16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文化资源挖掘出来,每一处最少要写三篇文章。县文旅局打算也编一本书,把县里省级以上的文保单位,每一处也写一两篇文章,叫阎来主编。
散花福主万年台是浠水唯一的国保单位。我告诉他,编写《黄冈宝典》的事,市文联秘书长杨文斌一个月前就告诉我了,福主万年台,作家夏艳平老师写了一篇散文《万年台大花船》,杨文斌写了一篇散文《同演出一处异时观》,我已经把前几年写的散文《谁是你们的福主》上传了。阎说,那你把《谁是你们的福主》原稿找到也发给我吧。我说,今天要去郁港、石牛山采风,和他们约好了,没空去丁司垱了。
上午,我先到镇里报到,局里发来通知,今天上报各镇入典名单,局里初步列了散花镇20个聚落地,要求各镇根据实际情况再上报,可以增减,以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为主,同时兼顾发展前景好的、有产业特色的。
我和胡海春根据各村上交的普查表以及文字材料商讨上报的名单。这时一位村书记给胡海春电话,询问胡主任,他说他村上交的文字材料写得如何如何的好,怎么就剩下这么点字?胡主任忙着解释。我想起来了,原来有个村的上交的聚落地名材料,洋洋洒洒一两千字,只是比有些村的材料略好点而已,至于如何好,我确实不敢恭维。
入典要求只要300字,他们的材料废话连篇,不知是显示自己的才华,还是故意折磨编辑?根据入典要求,我试着修改压缩几个村的材料,和市地名文化专家交流写作聚落地名入典的写法,丝毫没有贬低撰写者横溢才华的意思,在一旁正在办公的祁主任笑着说,浓缩就是精华。
大部分村书记很重视,要么自己亲自操刀,要么请本村最有文化的、写作能力最强的人捉笔。从已上交的材料看,我苦笑了,别说入典,就是与初稿的要求的距离差不多要以光年来为单位了,就是地名文化专家起草的初稿,入典前也要经过四五轮打磨啊。
没想到,小小散花洲,藏龙卧虎地。
不一会儿,我邀请在县民政局专修聚落地名的卢老师到了。不说啦,下乡采风去吧。
第一站是郁港村。据说是省级的“秀美乡村”,车进到村里,全部是刷黑的村道,几个月前,和阎专员、朱兴中老师一起考察过一次,印象很好。这次主要是去和村里撰稿人交流,按照入典要求,怎样写好初稿。
海春说,附近的南畈村是他住的点,也是省级的“秀美乡村”,去看看吧。到了村部,正在办公的村委干部们热情迎接。我简单说了来访的意图,村书记非常高兴,他说,村里正准备挖掘村里的历史,从文化上打造一下,进一步提升南畈村的形象。自己学历不高,狗咬刺猪——无处下牙。你们来了,是请都请不到的贵客。
他迅速找到一位退休的老村干部,和卢老师交谈了与聚落地名相关的一些内容。过了个把小时,书记又找来了村里一位90岁的老人座谈。我对卢老师说,你把笔记记好,这个村的地名材料就归你写了。我和胡主任到村里猕猴桃基地和武圣殿去看一看,找点素材。
吃罢中饭,回镇里略事休息,下午到石牛山村。这村也是省级的“秀美乡村”,胡主任说到来访的意图,值班村干部马上给我们每人一本村里自编的画册《石牛梦》,我提出想见一见原来的李红山书记,他们说,李书记退休了,不便打扰。我说,我找到了一首写石牛山的古诗词,李书记见了这诗词,一定会很高兴的。
在商讨聚落用什么名字时,有点费神。用“石牛山村”名称不行,因为这是行政区划名。我问村部原来的聚落的是那个塆?他们说,原来是染布塆,用染布塆也不行,这里成了一个大聚落,别的塆有意见。经过几年的建设,先后把原来村里的染布塆、金家药铺、陈家塆、涂家大塆、胡祠堂、钱家冲等几个小聚落搬迁石牛山下组成一个新的聚落群。卢老师最后建议用“石牛山塆”吧,两位年青的村干部带领我们沿着村的旅游路线走一走,看一看。我们边走边聊,一路上,石牛山村的文化氛围,我深深震撼了,我告诉我的文友们,我发现了一个我未见过的新农村,我想邀请文友们来采风。我笨拙的笔,写不出石牛山的精神气质
今天,我最大的感概是:一个人有无文化情怀,好像与学历关系不大。
【掌故】
感谢留言,欢迎转发!